法治社會

司法腐敗是市場腐敗之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司法是保護公民權益、合法經營和合法收入的基礎。如果法律底線失守,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遵循規則者被驅逐出場,最終只剩下無底線的玩家。

中國當前處於實體經濟轉型期,各類破產、併購案例層出不窮。曾經與一個長期在政法領域的朋友探討,被告知了一連串案件:司法部門是如何通過低價、定向拍賣自肥,以極低的價格獲得房產汽車等資產,不由倒抽一口涼氣。這樣的市場必定是權貴盛行、毫無底線、交易成本高上天的市場,司法腐敗是一切腐敗之基。

並不奇怪,探討吳英案件時,人們關注的重點是資產拍賣程式是否公正,法律是否替各方伸張了正義;商鋪等拍賣價格引發爭議時,人們關注背後的購買者到底是誰,實質含義是,吳英案件是否有司法腐敗,誰是司法腐敗的黑手。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在召開,根據7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本次全會的主題將聚焦「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您已閱讀10%(299字),剩餘90%(25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