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IPO敲詐的根源

對外經貿大學蘇培科:新聞敲詐、權力尋租和財經公關能夠勾連在一起,最核心問題是權力沒有被關在籠子裏,不透明的「發審」機制導致公司上市過程中利益交易成慣性。

近期,中國有關財經媒體聯合公關公司敲詐上市公司的負面新聞不斷發酵。先前,財經公關公司消除負面報導,以及媒體有償沉默,在業內一直是普遍現象,時至今日也沒有發生本質改變,這讓上市公司付出了額外的上市成本,增加了市場資訊的不透明,同時也對媒體的公衆形象造成極壞的影響。

在中國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過程中,上述現象尤其氾濫。

究其根源,一方面在於企業IPO路演,需要與各方關係溝通等正常服務,另一方面則因中國股市的發行制度缺乏透明度,權力發審、尋租和發行「衝關制」,導致很多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通過包裝得以最終上市。這類企業的上市材料和原罪歷史經不起推敲,也就成就了新聞敲詐和危機公關的土壤。

您已閱讀9%(293字),剩餘91%(30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