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中國傳統能否化解現代治理危機?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在執政黨意識形態體系無法解決信仰和道德危機又不想師從西方時,重返傳統是必然,但前提是重新理解並改造傳統中有現代價值的元素。

一個國家不能脫離自己的國情去搞現代化,而傳統就是最大的國情。比如日本和南韓,現代化很發達,但依然保留著濃厚的日本和南韓傳統,可謂之有日韓特色的現代化。這本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在歷史過程中,當一個自詡爲先進的民族和國家忽然變得落後捱打時,就會產生價值懷疑,對自己的傳統失去信心,中國就是如此。

中國從近百年前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打倒「孔老二」,在長達半個多世紀裏,從國家的思想脈絡來說,差不多一直在反傳統。改革後,雖然不反傳統了,但也不認爲傳統對國家發展有什麼價值,不但執政黨如此,就連知識界的多數,恐怕亦是這樣認爲。

但這種情況,或許在今後會有所改變。9月25日,在孔子誕辰2565週年的紀念會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出席了紀念大會,發出了迴歸傳統,復興傳統文化的號召。他在5000餘字的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富含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啓迪,爲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啓示,也爲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啓發;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爲今用、以古鑑今,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這一講話,無疑會使一部分重視傳統的知識界人士和國學派感到振奮。

您已閱讀18%(549字),剩餘82%(25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