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理科出身的人來說,哲學可謂最神祕的學科之一。而聽哲學家聊科學相關的內容,那感覺更加奇妙:就好像你剛剛認識了一個陌生人,還覺得拘束,卻發現你們居然有一個共同的親密好友。你驚訝得無言以對,只好說了一句廢話:原來你們認識啊?
用科學解釋哲學問題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芝諾的烏龜可以用微積分解釋,猴子和打字機的設想能轉化成一道機率題,連自由意志都能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在愛丁堡大學的課程《哲學導論》中,甚至有位學習者提問:既然所有的哲學問題都能用科學解決,那麼哲學爲什麼會存在呢?讓哲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解決問題,不就完了嗎?
這個想法顯然是錯的。科學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回答哲學問題,但哲學家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採用什麼樣的分析方法,甚至爲什麼哲學家會提出這個問題,都是哲學的一部分。只是我們往往滿足於簡單的答案,得到答案之後可能會繼續追問,但不會去考慮另一種解決方法——就像寫小學數學作業的時候,除非有要求,否則沒有人會主動用多種方法解題一樣。
您已閱讀46%(418字),剩餘54%(4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