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

FT社評:準備迎接油價動盪的時代

由於地質和政治原因,石油生產正在變得越加困難。自2005年以來,全球原油產量的增量都來自美國,但美國不會永遠增產下去。全球將在哪裏找到下一個新的供應源?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石油需求「明顯」下滑,油價也在下跌。但這並不能阻止英國石油(BP)前執行長唐熙華(Tony Hayward)發出了令人不安的警告

唐熙華目前管理著伊拉克庫德斯坦的一家石油公司。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他表示,國際社會針對俄羅斯石油行業的制裁正在給西方埋下越來越多隱患。這些制裁可能會削減這個全球第三大產油國的得到的投資並破壞其供應。這一威脅可能已被美國液態石油產量增加所掩蓋——美國的液態石油產量已飆升至超過上世紀70年代峯值的水準,但唐熙華指出,美國的產量可能不會永遠成長下去。到那時,全球將在哪裏找到下一個新的供應源?

這是一個好問題。由於地質和政治原因,石油生產變得更加困難;原油價格徘徊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就足以說明問題。未來難度可能會變得更大。有一種我們身處「富足時代」的說法,但其合理性只是從北美的角度而言。在其他地區則是另一番情景:北海等地區產量日益衰落,從伊拉克到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多國面臨政治和安全威脅。自2005年以來,全球原油產量的增量都來自美國。

您已閱讀40%(487字),剩餘60%(7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