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觀察香港問題的兩種視角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政府認爲已忠實地堅持了「一國兩制」框架,允許香港享有高度自治;但香港民主派人士卻認爲,北京方面只是從字面上遵守了協議。

想像一下香港喧囂鬧騰的民主運動在北京的共產黨看來是怎樣的。這需要回顧歷史。

首先,1842年,英帝國主義部署炮艦恫嚇敢於反對鴉片貿易的中國,迫使清王朝割讓了香港。在之後的歲月裏,英國人不把其治下的中國人當回事,禁止他們進入白人居住區,從不給予他們任何選舉機會。然而,在1997年倫敦最終歸還香港之前,最後一任港督惡作劇般地播下民主抱負的種子,這是一種政治破壞行動,相當於故意把一種瘋長的野草引種到外國的土壤。

自收回香港以來,北京方面相當忠實地堅持了「一國兩制」框架,允許這個所謂的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正如北京本週派去解釋中國普選提議的高官李飛所說的:「這17年實施的民主,比英國統治香港150年要快得多。」

您已閱讀20%(306字),剩餘80%(12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