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政協

中國政協實質參政的可能空間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王岐山在政協常委會的反腐報告,鮮見地在政協涉及政治議題,在加強協商民主的制度偏好下,政協可從突破政治議題開始真正參政。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近日出席政協常委會,並做了反腐報告,引發各方解讀。不過,幾乎所有的解讀都把重點放在王岐山的反腐表態上,而忽略了其對政協本身的忠告。但王岐山對政協應「多關注政治制度建設」的建議,無論對當下還是未來而言,對改造政協,加強政協在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乃至形成具中國特色的政治架構,都值得思考。

王岐山不是第一個參加政協常委會並做報告的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本屆政府以來,就有張高麗和汪洋先後參加了政協會議,分別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做了報告。但就政治議題做報告的,王岐山可能是第一人。

而相對政協過去常委會的主題多爲經濟類,本次安排討論「深入落實八項規定精神,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社風」,顯然偏政治類。這可以看做有意加強政協對政治議題的討論。

您已閱讀12%(356字),剩餘88%(26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