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政協

省政協主席「退常」的價值與困境

中國獨立撰稿人鄧聿文:中國各省政協主席不再任常委,理論上能更好地監督和協商,但在中國這樣權力主導的社會,很難說政協地位和作用會否因此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中國的政治體系裏,政協在權力光譜中——這裏的權力指的是人們經驗意義上而非法律意義上的權力——排位第四,前三位依次是執政黨、人大和政府。這四個機構俗稱「四大班子」,其領導人通常被稱爲國家或地方領導人。也因此,政協主席必須成爲執政黨權力系統中的一員,少有例外。這既是慣例,也是制度安排。

然而,現在這個制度安排有了變化。作爲權力系統內第四號人物,省級系統的政協主席已經退出同級黨委的常委序列,不再成爲執政黨最有權勢的常委中的一員。

據報道,在今年年初的地方「兩會」上,換屆產生了31位省政協主席。其中有8人身兼省委常委職務,但隨著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7月初卸任廣東省委常委,目前已沒有政協主席在省級黨委層面兼任常委。

您已閱讀12%(305字),剩餘88%(22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