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

緣何又聞「鬥爭哲學」?

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中國當局最近忙著純潔意識形態,更有黨校老師公開談論「八種新的鬥爭」。中國要真正進步與開放,就不能給知識分子再帶上思想的緊箍咒。

中共在意識形態的宣傳上雖從未放棄鬥爭思維,但在公開出版物上公然鼓吹鬥爭者尚不多見。上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就做了這樣一回先鋒。他在人民日報撰文,聳人聽聞地大談八種新的鬥爭。

如果此文能夠談出一些新意也罷,可惜文章通篇都是文革式的陳詞濫調,其所警告的黨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四大考驗」、「四大危險」之類,不過是在重複以往黨的檔案的話語和表述。

韓自己概括的八種「新的偉大斗爭」的主要形式——爭奪資源、貨幣戰爭、爭奪市場、意識形態鬥爭、領土爭端、反腐敗鬥爭、網路鬥爭、反民族分裂主義的鬥爭,與其說這是新的鬥爭,不如說是舊的,因爲所謂爭奪資源、爭奪市場、領土爭端者,自有國家,或者說,自形成共同體來,就一直在這麼做的。而貨幣戰爭、意識形態鬥爭、反腐敗鬥爭、反分裂鬥爭,也不是什麼新東西,東西方在意識形態上,也已經較量了半個世紀。

您已閱讀13%(362字),剩餘87%(23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