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倫敦百年書店的新使命

Foyles書店曾被譽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店」,在如今這個印刷術逐漸被數字技術取代的時代,Foyles需要找到如何延續經營的出路。

昔日的查寧十字街(Charing Cross Road)起家於磚石建築,因書店而聲名遠揚。幾乎每家書店外都擺著手推車與特製書架,上面放著二手書,而在它們背後的櫥窗裏,各種書籍放得滿滿當當——從低俗類小說到封面壓印圖案的皮革裝訂珍版書,應有盡有。從上世紀30年代溫馨老照片中,仍可看到穿著雨衣的男士在陳舊雨篷下駐足,認真拜讀的身影,在霧霾的映襯下,夜幕下的燈光顯得暖意融融。

倫敦西區(West End)的書市與全英國各地一樣,也因服務不同社會階層而分成各個檔次。最棒的書屋當屬位於皮卡迪利的Hatchard’s(始建於1797年);而查寧十字街則主要銷售便宜的二手書。位於街道中心中段的Foyles書店,100年前就被譽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店」,如今至少就藏書種類數而言,依然是全英國門類最齊全的書店。這家佔據多個樓層的書店如今是七家連鎖店的旗艦店,一度很象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旁邊的Collett’s或許曾是左派最爲青睞的書店,但如今卻是Foyles書店至今仍延用著三位一體的蘇式排隊系統:顧客先排隊取便條,然後到愛德華七世風格的收銀臺付賬,最後再回到最初排隊的地方取書。

儘管如此安排的目的是讓收銀臺儘可能少地佔用銷售人員,然而效果卻適得其反。偷盜書現象遠近皆知,傲慢無禮的員工與顧客都難辭其咎(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就曾經偷過一本A•E•豪斯曼的《什羅普郡少年》(AE Housman’s A Shropshire Lad),而這一幕就被一路追蹤至此的狗仔隊拍了個正著)。昔日的Foyles書店內曾顯得嘈雜混亂,而讀者們對此完全熟視無睹——各種書就堆放在樓梯間與儲物間裏。諸位苦苦找尋的書可能在書架上,也可能就在桌子底下,或者就在一大堆書(書籍分層堆放,因陽光照射而褪了顏色,書上都積滿了塵灰)的最底下。但幾乎肯定就能在那兒找見。

您已閱讀23%(782字),剩餘77%(26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