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圖書館

網路時代如何改造公共圖書館?

FT專欄作家邰蒂:傳統圖書館受到電子閱讀衝擊。我認爲,改造公共圖書館最關鍵的問題是打造社區以及獲取知識的平等途徑。

幾年前,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理事們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該館的建築需要升級。於是他們邀請著名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爲這座曼哈頓的標誌性大樓設計21世紀風格的內部裝飾,同時兼具實用、前衛以及節約成本等特點。

去年年底,這一預算高達3億美元、並且還在追加當中的裝修方案終於出爐,並引發了激烈爭論。先不談福斯特關於移除某些色調偏暗的19世紀風格裝飾,以打造明亮通透效果的提議。真正引發爭議的是他希望把很少有人翻閱的老舊圖書從地上展區移走,並放入地下儲藏。此舉可以使圖書館有條件展出來自紐約其他地方的流行藏品(並出售其他大樓),以及開設一家咖啡廳。紐約公共圖書館館長安東尼•馬克斯(Anthony Marx)解釋道:「我們想把地上區域給人使用,而不是用來儲藏圖書。」或如福斯特所言:「這是一個爲紐約人打造一處重要公共空間的機會。」該方案讓某些紐約名流驚恐不已。一位著名的紐約慈善家問道:「我們真的想在那裏開設一家星巴克(Starbucks),而不是存放圖書嗎?」《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著名建築評論家邁克爾•基梅爾曼(Michael Kimmelman)近期對有「名人設計師」之稱的福斯特發起了猛烈攻擊,稱他的方案是「狹隘平庸的臺階大雜燴……可能成爲工程領域的阿拉莫(Alamo)之戰……以及一個金錢陷阱」。

但事實上,受這一方案影響的遠不僅是建築品味。馬克斯等人正在努力回答的關鍵問題是:如今公共圖書館的存在意義究竟是什麼?爲什麼還會有人確實需要這些實體書庫,不論它們是放置在由福斯特設計的位於曼哈頓的通透大樓中、地下儲藏室裏、或是其他任何地方?

您已閱讀36%(717字),剩餘64%(12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