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氣候

氣候賭場上的豪賭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世界化石燃料儲量中,最終將有多少被燃燒?這是投資者眼前的問題。我認爲,人類正在「氣候賭場」下危險的押注。

世界化石燃料儲量中,最終將有多少被燃燒?這不僅是那些關注氣候政策的人士面對的問題,也是投資者眼前的問題,即便他們認爲氣候變化科學是忽悠人的(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有些荒謬)。他們必須問一下自己,如果政策制定者們按照他們對氣候變化科學的看法採取行動,那對我在化石燃料勘探和生產上的投資將意味著什麼?擁有化石燃料儲量、並準備面向未來投資於勘探和擴大生產的企業的投資會發生什麼?事實會否證明,所有這些支出都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不如把這些資源投入其他領域?

總部位於倫敦的非政府組織「碳追蹤者」(Carbon Tracker)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合作撰寫的報告《燒不掉的碳 2013》(Unburnable Carbon 2013)提出了上述問題。該報告的結論相當簡單:燃燒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儲量與達到各國政府設定的氣候目標是不相容的。既然如此,謹慎的投資者應該對那些儲量的價值以及該領域新投資的回報計入一個折扣。相當大部分的新增支出到頭來有可能打水漂。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些資產可能會永遠「擱淺」。

2010年,各國政府同意應該將排放保持在一定水準,讓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與工業化之前相比不超過2攝氏度。上述報告使用標準模型推斷出,要想有80%的幾率實現該目標,就需要將2013年至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在9000億噸以下;即便只達到50%的成功幾率,也需要將排放總量控制在1.075兆噸以下。接下來從2050年到2100年,要想有80%的幾率達到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就需要將排放量控制在750億噸以下;只達到50%的成功幾率,也需要將排放總量控制在4750億噸以下。碳捕集和封存技術將會有所幫助,但幫助不大。在2050年每年減少8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需要近3800座這樣的工廠。即便如此,也必須讓直接排放量大幅下降(見圖表)。

您已閱讀41%(850字),剩餘59%(12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