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稅

FT社評:別讓避稅成爲合法騙術

跨國公司經常利用各國間法律的差別來儘量減少納稅。歐盟委員會調查蘋果、星巴克和飛雅特在歐盟成員國的納稅問題,是正確之舉。不過僅靠稅務官解決不了問題。

近兩年,跨國公司的稅收安排時常成爲熱點新聞。通過周密籌劃,企業能夠逃避經營所在地的應繳稅款。歐美納稅者被被各種高超的避稅手段弄得眼花繚亂,更對這一合法騙術對國家財政造成的衝擊咬牙切齒。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已介入調查三家大型跨國公司在不同歐盟成員國的納稅問題,即蘋果(Apple)在愛爾蘭、星巴克(Starbucks)在荷蘭、以及跨國車企飛雅特集團(Fiat)子公司飛雅特金融及貿易有限公司(Fiat Finance and Trade)在盧森堡的稅收安排。

但歐盟委員會的職權總是有限的。企業稅屬於,也理應屬於,各國政府自己管轄的事務。

您已閱讀29%(283字),剩餘71%(6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