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政治

「御史」是靠不住的

中國媒體人廖保平:當糾肅貪賄的御史成了貪腐的急先鋒,就不是哪一個、哪一部官員的貪腐問題了,而是體制性貪腐。而連打鐵者自己也腐化了,哪裏還有乾淨的呢?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這是2013年兩會後,本輪大規模反腐,紀檢監察系統又一位被被組織調查的官員,先前,有李崇禧、金道銘、何繼雄、申維辰等先後落馬,其中李崇禧、金道銘、申維辰三人都是部級官員。

中紀委向自身「亮劍」,一方面說明,作爲反腐「清潔劑」的紀檢官員,一部分已蛻化成「腐蝕劑」,成爲害羣之馬,嚴重影響紀委自身的清廉形象;另一方面說明,正人必先正己,自身硬了,才能去打鐵,纔敢去打鐵,中紀委開始兌現「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承諾,通過「清理門戶」來塑造「打鐵隊伍」。

那麼,中紀委在中國古代相當於什麼機構?古代的中紀委是如何反腐的?嗯,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古代啊,扮演中紀委這一角色的是御史府或御史臺,當然後來也有都察院之類的稱謂。紀委官員相當於御史,御史不理庶政,專門打老慮、拍蒼蠅,過去叫「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明史》),這是古代監察制度的重要內容。

您已閱讀10%(401字),剩餘90%(34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