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讓人想起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對Sino Iron的災難性收購的交易都會招致批評。寶鋼資源(Baosteel Resources)出價11億澳元收購Aquila Resources,是中澳之間的另一筆鐵礦石交易。因此人們難免會對二者進行比較,不過後一筆交易要更好一些。
寶鋼與鐵路貨運公司Aurizon聯手,想要收購Aquila 80%的股權(寶鋼已擁有Aquila 20%的股權)。這筆交易是爲了控制Aquila在陷於停滯的西皮爾巴拉(West Pilbara)鐵礦石項目持有的50%權益,不過順便拿到Aquila在煉焦煤開發項目Eagle Downs持有的50%權益也不錯。這是一筆具有戰略意義的收購。一家鋼鐵公司和一家經驗豐富的貨運公司應該是不錯的所有者。
與Aurizon聯手也是英明之舉,後者是澳洲當地一家受到信賴的公司。收購Sino Iron的交易出自對澳洲形勢缺乏瞭解的中國國企之手:該項目實際成本五倍於預算。寶鋼對Aquila的收購頗爲強勢。繞過意圖抵抗的董事會、直接向股東提出收購提議確實不算什麼。但Aquila董事會是上週六才接到的通知,而寶鋼隨即便以對方截至本週一還未能參與談判爲由直接接觸Aquila的股東,這種做法實在潑辣。價格可能是一項因素——每股3.40澳元的收購價比上週五收盤價高出39%,這很可觀。不過,多數分析師不認爲西皮爾巴拉項目存在什麼價值,該項目自2012年以來因合作方內訌已陷於停滯。因此,即便假設寶鋼能與南韓浦項制鐵(Posco)以及私人大宗商品集團AMCI等西皮爾巴拉項目的合作方就如何推進該項目達成一致,也很難計算出寶鋼應當支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