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俄羅斯的意識形態之爭

普丁慶賀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講話,被不滿俄羅斯日漸式微的人們視爲建設更強大國家的戰鬥口號;而自由派人士則看到,俄羅斯不健全的民主制度正遭受嚴重威脅。

對伊高爾•多盧茨基(Igor Dolutsky)而言,不同意身邊每一個人的觀點實屬家常便飯。作爲歷史學教師,他在莫斯科多所學校前後任教35年,期間他質疑官方說法、挑戰政治禁忌的習慣讓他不止一次地丟掉工作。

但當這位性情溫和、年屆六旬的教師在課上討論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一事時,課堂幾乎失控。「學生們罵我,說我胡說八道,」他表示,「還說我不愛俄羅斯,不愛俄羅斯人民,讓我離開這個國家。」

在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政府的眼裏,多盧茨基一直是個刺頭。十年前,政府宣佈禁止在課堂上使用他編寫的歷史教材,原因是它批判地描述了普丁總統,並且加入了有關蘇聯的負面史實。現在,他在一所私立學校教書。校長是多盧茨基大學時的朋友,多盧茨基得以繼續講述蘇聯佔領波羅的海諸國的歷史,討論俄羅斯是否在車臣實施種族滅絕,並將普丁對政治體制的變革稱爲一場「政變」。

您已閱讀8%(377字),剩餘92%(43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