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元區

歐元區問題不能怨德國

歐洲央行前首席經濟學家伊興:歐元區的設計初衷是成爲公共財政穩健、貨幣穩定的聯盟,各國應爲自己的政策負責。強迫一國納稅人爲另一國銀行的不負責任行爲買單,很難說得過去。

聽到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等人要求「德國應充當(拯救歐洲貨幣聯盟的)領導者」,或許有點意外。這句口號如果翻譯成德文——Deutschland als Führer——聽上去有些恐怖色彩(Führer也是當年對希特勒的稱呼,即「元首」——譯者注)。

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表現最出色的經濟體,如果它以身作則,將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但不幸的是,撤銷過去的改革,強化勞動力市場監管,可能會損害德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有朝一日德國經濟將不再是各國羨慕的對象——這種觀點恐怕不算太悲觀。

目前,要求德國充當領導者的論點可歸結爲一項訴求:德國應當給歐洲提供越來越多的資金。但對於一個成員國使用同種貨幣、但在公共財政方面保持主權的國家聯盟,「不紓困」是根本的原則。

您已閱讀24%(334字),剩餘76%(10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