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登

史諾登改變了什麼?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史諾登事件令情報機構不得不將目的與手段更爲公開。但也應意識到,實行合理懷疑的監督,需與對「祕密政府」的無端恐懼區別開來。

史諾登事件之後發生了什麼?迄今的實據尚不是很多。情報史上規模最大的洩密事件理應改變世界:揭露「祕密政府」的誹謗和污衊,並朝著有利於個人自由的方向重新劃定界限。儘管出現一片喧囂與憤怒,但幾乎什麼都沒改變。

這其中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也有一些不怎麼好的理由。好的理由是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提出的主要指控——有意顛覆自由的一些機構展開大規模監視——被證明是空穴來風。不怎麼好的理由是西方社會仍不得不應對這一狀況:所謂的大數據推翻了人們對於私隱和自由的傳統觀念。

自從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合約員工史諾登帶著筆記型電腦和記憶棒登上夏威夷至香港的航班以來,世界出現了很多混亂與喧囂。如今身在俄羅斯的史諾登據信從NSA和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竊取了170萬份最高機密檔案。

您已閱讀19%(344字),剩餘81%(14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