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歐巴馬:軟弱還是明智?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全球都在關注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如何出牌,中國的興趣尤其濃厚。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目前與俄羅斯的過招,也許能夠對映出未來它與中國較量時的情景。

幾周前,就連歐洲人都不怎麼關注烏克蘭的局勢。如今,此事已是世界矚目。這是因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廣泛視爲對美國領導下的世界秩序的直接挑戰。如果俄國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沒有因此受到懲罰,那麼中國和伊朗等國政府可能將認定:挑戰美國的風險沒那麼大。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華盛頓的政壇對手們認爲,歐巴馬在對敘利亞動武的問題上有所退縮,在與伊朗和中國打交道時也表現出軟弱。2008年大選輸給歐巴馬的參議員約翰•馬侃(John McCain)表示,烏克蘭危機是「無能外交政策的最終結果,沒人再相信美國的實力了」。

但「軟弱歐巴馬」的論調不得要領。冷戰要求美國總統展現出不可動搖的決心,與勢不兩立的蘇聯敵人開展全球鬥爭,但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時代。相反,烏克蘭危機是對新時代外交政策的關鍵考驗——這是全球化的時代,西方最危險的對手往往也是它關鍵的貿易伙伴。

您已閱讀24%(399字),剩餘76%(12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