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局勢凸顯出爲該國成功實施經濟、政治改革提供有效外部支持的重要性。國際社會終於作出反應,表現出了要提供支持的明確跡象。
一方面,烏克蘭局勢有其獨特之處,這是源於該國敏感的地理位置——夾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但另一方面,烏克蘭事件不過是一種屢見不鮮的現象的重演:一個不合法——或者至少說是問題嚴重——的政府被推翻;國際社會試圖支持該國經濟改革;一個聲稱更民主、更合法的政府被推上臺。想想推倒柏林圍牆或阿拉伯國家起義之後的政權過渡,或者是東帝汶和盧安達等更爲孤立的個案。
一般來說,外界在提供支持時懷揣著最好的意願,但結果往往不如人意。過去25年來,我目睹十來次效仿「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實施援助的例子,但無一像馬歇爾計劃那樣成功。這說明了一點:有效的制度不能從外部強加。國家和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不過,在如何提供支持方面,要吸取幾大教訓。
您已閱讀25%(378字),剩餘75%(11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