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博弈急劇升級,釀成的地緣政治危機很可能顛覆市場,禍延全球將至少幾個月,投資者不可不慎。
棋局演進到此是各方始料未及的。大國相互指責:開局的步驟都是對方策劃謀定而動的。但是引致的前景風險極大,彼此又未必都有決心和膽識繼續博弈下去。就目前的態勢,俄羅斯顯然佔了上風。俄羅斯總統普丁擺出傾力相搏的姿態(double down),不惜開戰;而西方(歐盟+美國)只想小糾纏而贏大籌碼,遠沒做決死的準備,自然氣短。西方趁索契冬奧會俄國急欲弘揚俄羅斯文化和大國夢,且無暇旁顧的時機,策動基輔的動亂企圖贏得大獎,殊不料此舉是直指俄國的命門。誰知圈套設得太大,激起俄羅斯人的同仇敵愾,反而給了普丁一個大好機會來反制。俄國杜馬全票通過授權總統動用武力相博,表明俄羅斯的民氣可用。相反,西方捅出亂子,大嘴巴空言威脅,是否有斬決的措施相隨,則大成疑問。在大國抗衡的棋局裏面,最可憐的是卒子——烏克蘭的小民,「今後苦難在等著他們」,就如同阿富汗、伊拉克、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的草民已嚐到的那樣。一句話,這場地緣政治大博弈,西方想玩玩就收場,俄國人卻要動真格。
俄國人何以會死命相搏?我們須認識烏克蘭的歷史、地理、人文背景。正好六十年前,頓巴斯礦工出身的赫魯雪夫把克里米亞轉到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名下,那時他作爲蘇維埃聯盟的頭目,在「同志加兄弟」之間劃撥,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蘇聯隨柏林圍牆而垮臺,烏克蘭獨立出去,事情就變得嚴重起來,對俄羅斯簡直是生死攸關。克里米亞是個自治區,俄裔佔大多數,瀕臨黑海的直轄市塞瓦斯托波爾,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出海口和軍港,歷來是俄國的禁臠,1783年起就歸屬了沙俄(凱瑟琳女皇將鄂圖曼帝國逐出),這些基本狀況,我們很容易在維基網上了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