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一部戲大熱特熱的時候,就會有無數業內人士試圖尋找成功基因,希望複製成功,《失戀33 天》、《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和《來自星星的你》都是個中寵兒。
與創意產業接觸久了之後,我越來越覺得,影視劇等文化創意類產品,成功很難複製。它的成功基因,歸根到底就是創作者的天才想法加上製作上的盡善盡美和商業操作的完美結合。如果商業宣傳是有規律可循的話,那麼在創意和製作環節主要還得倚仗專業人才,後兩者恰恰是中國文化產業的薄弱環節。
創意和製作領域的人,在思維方式上和商業領域的人截然不同。前者追尋的是趣味,後者追尋的是利益。套用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亞洲總監Magnus的話說:「對藝術家,我最難理解的就是,就算完全沒有人買他們的畫,他們也還是會畫個不停。」像他這樣的商業人才,一定是有了訂單纔會開始畫,絕對不會浪費一點點資源。
您已閱讀27%(367字),剩餘73%(9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