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偶像

女孩需要怎樣的偶像?

邰蒂:在一個日益迷戀外表的時代,這是場艱難的戰鬥

我一直悄悄地盯著女兒牀頭張貼的海報。爲什麼?不久前,牆上貼的還多是毛茸茸的貓咪之類的圖畫。但這些日子,男孩樂隊開始出現(例如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還有女兒最喜歡的女明星和歌手(如塞萊娜•戈麥斯(Selena Gomez)、凱蒂•佩里(Katy Perry)、維多利亞•賈斯蒂絲(Victoria Justice)等)。儘管這些女孩都笑容甜美、牙齒潔白,但還有一些重要特徵:身材苗條、臉蛋漂亮,而且都喜歡穿短裙。

這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我很想說,沒有。畢竟,數十年來,類似的形象一直張貼在青少年的房間裏。但幾周前,我看了紀錄片《雕塑小姐》(Miss Representation),這些笑容看上去就不是那麼天真無害了。

《雕塑小姐》於去年在美國上映,其基本資訊是,媒體形象對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的影響越來越大。最顯著的是,這些資訊使女孩子認爲,她們必須苗條漂亮——如果不是在外表上性感化的話——才能「成功」。儘管這種洗腦效果部分來自不需要想像力的材料,但最強大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從電視新聞主持的舉止,到女孩子臥室牆壁上的海報。

您已閱讀26%(472字),剩餘74%(13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