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樓市

杭州樓盤降價背後的「市場之手」

中原集團研究總監劉淵:杭州樓盤降價,並非政策打壓或經濟低迷的結果,而是市場機制即供需關係發揮了作用。杭州並非特例。中國公衆應該改變那種認爲房價只漲不跌的心理預期。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兩則房地產新聞引發中國公衆廣泛關注:杭州多個樓盤降價,以及多家商業銀行收緊房地產貸款。雖然已有相關銀行出面澄清,也未能改變市場的負面心態。本週初,中國股市對此作出了最直接反饋,連續兩個交易日,在地產股、銀行股帶領下,上證綜指累計下跌逾4%。

2013年,中國樓市的活躍表現似乎仍在我們眼前——住宅銷售量價齊升,土地出讓金、房企業績均創出歷史新高。爲何農曆新年剛過,市場風聲就急轉直下,突然間草木皆兵了呢?這應當是中國樓市各種潛在風險綜合共振的結果。

經過1998年房改後持續15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環境已經悄然改變。一方面,人均居住條件已得到顯著改善,未來繼續大幅改善的空間縮小;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已從房改之初的全面鼓勵,轉向了通過徵稅和行政手段的各種限制。從2010年以來中國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銷量增幅看,高成長時代事實上已經終結。受人口老齡化、城市發展規模等條件的限制,中國全國新建住宅的銷售面積在未來幾年可能達到頂點。

您已閱讀20%(425字),剩餘80%(16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