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以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似乎是一個瀕危物種。在賣空者揭露一例又一例欺詐行爲之後,它們遭到大舉拋售。同時美中圍繞審計過程的監管糾紛對所有這些企業均構成威脅,甚至包括那些良好企業,結果可能導致大批企業退市。
但是,投資者的記憶通常不會很長久,這次也不例外。對於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質量及其跨境上市法律地位的擔憂,已經像索契的積雪那樣快速融化。在美國交易的中國股票已經反彈,市場已對新股重新開放。投資者再度展現的信心有沒有道理?這種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由於賣空者的出現,中國企業近年受到嚴密關注,其結果是,倖存者被視爲是強大的。投資者也有理由不去理會圍繞審計機構的監管糾紛——這起糾紛已經鬧了兩年,很可能還會再持續兩年。
然而,僅僅因爲這場審計糾紛已經拖許久,不代表它就會有好結局。過去一個月發生的事情顯示中美雙方的態度都在轉硬,這可能使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再度被列入瀕危名單。
您已閱讀26%(392字),剩餘74%(10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