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記憶

Have You Got a Head for Figures?
電話號碼記憶法


FT專欄作家邰蒂:普林斯頓大學認知心理學家穆勒在半個世紀前研究發現,多數人記憶數字的方法是將其分成幾個「組塊」。這一發現在21世紀具有一種令人好奇的相關性。

In recent days, I have been obsessively staring at telephone numbers. That is partly because I have just moved house and am flicking through my contacts list to send out change-of-address notes. But there is a second reason too: I have just stumbled on a fascinating little paper written by a Princeton cognitive psychologist called George Miller on the topic of “chunking”. And while this piece of research is half a century old, it has a curious relevance today -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ose telephone numbers which are now so unthinkingly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our 21st-century lives.

最近幾天我在著了魔似的盯著電話號碼。這部分是因爲我剛剛搬家,正翻著通訊錄發出地址變更通知。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偶然間看到了一篇引人入勝的小論文,這篇論文出自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認知心理學家喬治•穆勒(George Miller),討論的是有關「組塊」(chunking)的話題。儘管這篇研究論文是半個世紀前發表的,但它在當今時代具有一種令人好奇的相關性——尤其是在與電話號碼有關的方面,這些電話號碼正悄無聲息地滲透到21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

您已閱讀13%(836字),剩餘87%(5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記憶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