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請仔細看一下聖誕老人(Santa)送來的禮物。可能許多禮物都是在中國或其他新興市場生產的。畢竟,在美國和歐洲,過去幾十年來製造業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率一直在不斷下降。目前,製造業對美國「增加值」的貢獻率約爲12%,對歐盟(EU)「增加值」的貢獻率爲15%。相比之下,這個數字在中國約爲30%,在南韓也大致相當。
不過,投資者應當換個角度看問題(他們確實也是這麼做的)。許多歐洲製造企業最近在股市上一直表現較爲耀眼。彭博(Bloomberg)歐洲製造業指數在過去一年和兩年的漲幅都高過斯托克600指數(Stoxx 600),其中在兩年內漲幅比後者高出逾三分之一。2012年以來,從工業及資本品板塊的IMI和飛利浦(Philips),到消費品板塊的Luxottica,很多公司的股價表現不凡。
部分原因在於週期性趨勢:受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影響,歐洲製造業重新估值。但令人驚訝的是,那些表現出衆的股票來自許多不同的領域。正常情況下,當經濟開始復甦時,早期資本開支較高的公司——比如卡車或機牀製造商——的股票會最先受益。
您已閱讀58%(462字),剩餘42%(3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