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監聽

網路企業的新使命

FT專欄作家加普:網路企業亟需重建信譽,成爲機密資訊的守護人,而不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數據傳輸通道。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重建信譽,重新贏得網路用戶的信任。

矽谷網路和社交網路企業擁有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商業模式。提供免費服務、收集個人數據並用來吸引廣告商,然後順暢地擴大至美國各地和全世界的數百萬用戶。

遺憾的是,這引起了間諜的注意。

在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和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大規模監聽行爲之後,包括谷歌(Google)和微軟(Microsoft)在內的8家公司本週發表公開信,呼籲政府改革,這是將高尚動機、自我利益和天真混雜在一起的典型舉動。呼籲最終不會奏效。如果你有一罐果醬,就難免會引來黃蜂。

您已閱讀14%(265字),剩餘86%(16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