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

各國爲何紛紛成立國家安全會議?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中國和日本都計劃成立自己的國家安全會議,但要搞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還需觀察這些機構到底有多大權力、它們的職責範圍和工作重心。

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成果,大多數人的興趣集中在經濟改革方面的決策。但三中全會公報也宣佈,計劃成立國家安全會議,這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美國白宮(White House)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

走出這一步的並非只有中國。日本也正在籌措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安全機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計劃今年年底前投入運作。在中日關係如此緊張之際,兩國都在全面調整自己的國家安全組織架構,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不妙。不過,中日兩國也可能僅僅是在追隨西方在外交政策決策方面的一股風潮。眼下很時興成立國安委。英國於2010年設立了國家安全會議,此後首相得以定期召集所有處理外交、國防和情報等安全問題的資深大臣和官員開會。

那麼,各國爲何紛紛成立國家安全委員?就英國而言,我一直懷疑這是出於對白宮的羨慕。卡麥隆的支持者都是《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的熱心觀衆。我覺得設立英國自己的國安委會讓他們感覺非常榮耀。

您已閱讀35%(394字),剩餘65%(7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