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全會公報讓投資者重審改革預期

FT中文網編輯馮濤:缺少細節和量化指標的三中全會公報與會前流傳的各種改革路線圖形成巨大反差,加上國企和金融改革內容的缺失,讓投資者深感失望。

週二晚間發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披露了未來十年中國改革藍圖,但因缺少具體細節和量化指標,令投資者失望。受此影響,週三中國股市上證綜指大跌1.83%,至近三個月新低,香港股市觸及兩個月低位,同時亞洲其它主要股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三中全會公報發佈前,流傳於坊間的多個版本的改革「路線圖」讓市場改革氣氛高漲,許多投資者甚至認爲公報或許會超預期。事實上,如歷史慣例,全會發布的公告是綱領性檔案,重在定調而非實操,但被吊起了胃口的投資者們還是出現巨大的心理落差,令市場出現過激反應。

除了措辭寬泛,缺乏實施細節和時間表,三中全會公告最令投資者失望的一點,恐怕是對國企改革的定調。會議召開之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 “383」改革方案,重點之一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這引發坊間很多「國退民進」的猜想。但會議正式公報強調了公有經濟的主體地位,隻字未提民營資本,也未提破除國企壟斷,說明壟斷性國企、大型央企的市場化改革短期內難有實質性突破。金融地產、石油電力煤炭等以國企爲主的權重股遭到週三被市場拋棄,拖累指數向下破位。

您已閱讀58%(460字),剩餘42%(3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