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父母,孩子不是我們選擇來的,無論優秀還是普通,無論聰慧還是平凡,他都是我們生命的合成與延續。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在哪裏做父母還是有可能選擇的。於是很多父母開始權衡、比較,是在國內教子還是到國外去育兒?哪條路會順暢平坦些?哪條路可以走得不讓當爹媽的太糾結?
先說說在國內做父母,從孩子進入幼稚園開始,父母就開始陪著孩子走上了一條充滿競爭的求學之路。大多數父母都在記憶中有這樣的一幅畫面:小小的人兒,懵懂之中就被帶著學游泳、學舞蹈、學鋼琴、學圍棋、學英語、學奧數。不是做父母的急功近利,而是做父母的頂不住壓力,只能追隨社會選擇標準和價值取向。當孩子連「考試」兩個字還不會寫的時候,就開始了他們人生中的一場又一場考試。想進入任何一所北京市重點小學都是需要考試的。我曾經帶孩子考完重點小學入學考試之後,看著一個媽媽和不會算算術的孩子一起抱頭痛哭,挫敗感從這個時候就寫進孩子的人生體驗之中。小學進入中學也是要考試,後面還有中考、高考甚至職稱考。總之考試排滿了人生的日程表。至今仍記得一直堅持不讓孩子學奧數,最後迫於小升初的嚴峻形勢,三年級開始了奧數學習。由於起步晚,那些學前班就開始接觸奧數的神童們在課堂上躍躍欲試,自己的孩子無助而茫然,結果最受傷的不是孩子竟然是孩子的爸,直接帶著孩子就回家了。學費不退?不退也不上這種折磨孩子的課了。辦公室一位同事一大早就去一家北京著名的奧數學校報名,在經歷瞭如同銀行排隊叫號一樣的流程之後,把孩子送進了這所奧數學校,但這個著名的奧數學校要求父母必須陪讀,坐在教室後面記筆記,一上午三個小時的高強度學習之後,老師說消化關鍵靠父母回去給複習。這個同事數學雖然不好但也是名牌大學的文學碩士,她去陪讀,結果給孩子講著講著經常就把自己繞進去出不來了。深深自責之餘,文學碩士媽媽就開始每週拿著小學二年級的奧數題來辦公室不恥下問,辦公室那些過五關斬六將才拼進這個單位大門的各路文理科精英們紛紛在小學奧數的陰溝裏翻船,表示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摧殘。奧數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英語,鋼琴、舞蹈、籃球,滑冰等等等等。雙休日,這些父母們在北京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地穿越,遠遠比上班累得多得多。孩子經常是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堂的路上在車裏補覺,在車裏喫飯。父母兩個人輪班倒陪孩子,孩子是一個人連軸轉;父母只是陪,已經不堪重負,孩子還要學,更是身心俱疲。每到星期一,這些週末狂奔的父母們辦公桌前坐定,手捧茶杯嚥下一口能品出味兒的清茶時,纔開始對週末的超負荷運轉療傷,順便交流下心得和各路升學考試的資訊。
孩子二年級時開家長會,班主任講了一件事情:班裏一個孩子,有一天說什麼也不去上體育課,所有孩子離開教室後,這個孩子抱著班主任老師哭著說:「老師我好累」,然後給老師歷數了他一週內要上的六個課外班。老師也心疼孩子,希望家長適當給孩子減壓,但社會大環境的競爭壓力卻讓父母們不得不硬起心腸和孩子一起拼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