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博柏利

蘋果和博柏利都是控制狂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博柏利與蘋果有很多共同之處,其領導者都意識到必須牢牢控制一切,從設計到零售,從線上到線下。隨著在線零售蠶食實體分銷管道,品牌控制正在變得舉足輕重。

參觀博柏利(Burberry)位於倫敦攝政街(Regent Street)的旗艦店,你會看到漂亮地陳列著的衣服,展示時裝秀圖片的「魔法鏡子」,爲海灣遊客設置的阿拉伯語標誌,以及頂層的「VVIP」房間,就像進入了威利•旺卡(Willy Wonka)巧克力工廠的香甜世界。

博柏利的旺卡是創意總監克里斯托弗•比利(Christopher Bailey)。他設計了一切,包括一件價值70000英鎊的限量版白色鱷魚皮夾克。他的奢侈品舞臺所處的價格水準,比攝政街上的蘋果(Apple)店高出幾個等級,但二者是有淵源的。上週三,人們在蘋果店外排隊購買iPhone 5s。

博柏利的執行長安吉拉•阿倫茨(Angela Ahrendts)被任命爲蘋果的在線和零售店主管就證明了這一點。曾打造了蘋果大獲成功的零售店的羅恩•詹森(Ron Johnson)從電腦行業轉戰服裝業,試圖把蘋果魔法移植到美國百貨店JC Penney上,結果一敗塗地。阿倫茨的跳槽方向卻與他相反。

您已閱讀21%(427字),剩餘79%(16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