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知識不是點綴

FT專欄作家凱:讓當今科技愛好者興奮不已的創新,例如大數據和微型機器人,按歷史標準看,其實都很普通。要理解未來,首先要明白我們當下掌握的知識是多麼淺薄。

或許是多年來在牛津大學(Oxford)課堂上挑戰學生的結果,我的朋友有時說我是「耳根硬」的人——即便是對有板有眼的關於母性和蘋果派的論點,我也總喜歡指出其中的弱點。所以,要我在離開一場辯論時覺得雙方的觀點都有點道理,是一件不尋常的事。

但這是上週我對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Center on Capitalism and Society)舉行的一場討論的反應。兩位主角都是伊利諾斯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教授。一位是以對科技未來持悲觀態度著稱的羅伯特•高登(Robert Gordon)。另一位是知名的現代科技經濟歷史學家喬爾•莫凱爾(Joel Mokyr)。

高登教授辯稱,從1870年到1970年的一個世紀,科技進步的步伐前所未有,可能再也不會重現。幾項變革性技術同時出現:電力、機動化運輸、水管和下水道設施。

您已閱讀27%(401字),剩餘73%(10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