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用有效市場理論難以解釋的案例。上週三《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稱,黑莓(BlackBerry)將裁員40%。這家加拿大企業甚至沒有出面否認,這似乎最後確認了黑莓的沒落。有關黑莓未售存貨的報導傳得沸沸揚揚(而該公司竟然要求對相關分析師進行調查,暴露出其自身的驚慌)。黑莓已表示,正在探索「各種可選戰略」。然而,裁員訊息並沒有導致該公司股價波動。從當時每股10.25美元的價位判斷,投資者或許認爲黑莓會被低價出售。但黑莓緊接著在上週五表示,第二季度財報會很差,營收額環比下降了一半。黑莓股價聞聲下跌五分之一,直到昨日傳出有人願以每股9美元有條件買斷的訊息時才止住跌勢。那些直到上週五才拋售的人是否以爲,大規模裁員是因爲公司情況正在好轉?這些投機者們到底需要多少暗示呢?
對於這種古怪的交易行爲,最好的解釋可能與行爲經濟學家對於彩票吸引力的解釋是一樣的。中大獎的低機率使人們的風險偏好具有奇怪表現。如果中獎機率從51%升高到52%,多數人只會多買一點點,但如果中獎機率從0提高到1%,有些投資者(也可稱爲賭徒)就會大掏腰包。這就是「機率效應」,但如果反過來,結果就會很難看。堅持持有黑莓股票直到上週五才拋售的人,心裏可能想著,一旦黑莓能走出危局,他們就可以從中賺大錢。只有在證據確鑿——即鐵證如山時,人們纔會放棄這種希望。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教訓:那些因爲相信「最壞情況已反映到股價上」而買入一隻爛股的人,需要多加小心。你的投資同道可能是一羣危險的樂觀主義者。
您已閱讀94%(631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