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

分析:黑莓失敗的教訓

過於依賴企業大客戶,令黑莓錯過了智慧型手機應用火爆的機會。此後黑莓發現,一旦失去了「酷勁」,消費者和企業都開始變換陣營,而且趨勢幾乎不可阻擋。

5年前,卡麗•西恩(Carrie Sin)進入紐約金融服務行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自此以後,她的黑莓(BlackBerry)手機幾乎寸不離手。就像全球數百萬白領一樣,她對這部黑莓懷有一種強迫症般的忠誠感。她說:「我總用它工作,始終使用同一款設備讓我感覺更輕鬆。而且,我也習慣了黑莓的鍵盤。」

然而,隨著朋友中買iPhone的人越來越多,黑莓對卡麗的吸引力也開始消失。在社交方面,她的感覺就像其他人都去參加派對了,自己卻仍在忙工作。「我收不到羣發短信,我朋友發郵件談論新款應用時,常常附帶著笑話我一番:『卡麗有黑莓,所以她唯一的應用就是(用它)當鎮紙』。」

於是,今年5月,卡麗終於轉換了陣營。她說,這一體驗「真地像改變人生一樣」。

您已閱讀9%(315字),剩餘91%(30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