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水面下可能潛伏著許多鯊魚。在上海上市的A股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平均成長了12%。這些亮麗的數字,與去年同期的平庸業績形成鮮明對比。香港基準股指的成份股公司業績同樣令人欣慰。但別被表象愚弄:這些數字掩蓋了上市公司糟糕而危險的基本面情況。
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成長質量在下降,特別是非金融板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指出,今年上半年,滬市上市公司共650億元人民幣的年度稅前利潤中,非核心利潤佔一半以上。非核心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投資收益,許多公司正在利用影子銀行業的流動性喫緊撈取好處。大企業能夠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從官方管道借來廉價資金,然後以更高的利率貸給那些無此門道的企業。非金融企業的淨債務正在增加。
另外,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以及人民幣不斷走強,仍在拖累中國的製造商。這還加大了它們收回欠款的難度。美銀指出,中國企業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現已升至35天,比兩年前上升了四分之一。存貨週轉天數也變長了。資金枯竭令資本支出投資變得更加困難。今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同比增幅爲零,而去年同期的增幅爲7%。(至少,這與產能過剩保持了同步。)
您已閱讀74%(479字),剩餘26%(1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