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薄熙來重慶

媒體札記:話外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輿論普遍承認薄案庭審之公開透明遠超期待,是「全民普法講座」,但這會不會是「司法特供」,是基於特殊目的的一次破例?人們將信將疑。而同期發生的另兩件事,與這場審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至少,也是時代的註腳。

薄案迴響

在薄熙來案一審結束的這個晚上,石扉客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將近凌晨2點,他終於忍不住到微網誌上一抒胸臆:「理解各種無聊和看熱鬧的心情,但總是不由自主地厭惡這種八卦式的解讀與玩鬧。這麼重大而嚴肅的新聞,過去幾年間的血雨腥風,數以千計的冤獄,無數人的家破人亡,就這麼輕輕翻過去了麼?」

也難怪。對這位在揭批「紅色重慶」方面不遺餘力的媒體人來說,從昨天午後一直沸騰到子夜的那些咯咯笑聲,實在是讓他有些「恨鐵不成鋼」,擔心娛樂化的調侃解構再一次沖淡了沉重的反思。

您已閱讀2%(228字),剩餘98%(140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