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FT社評:埃及民主之死

埃及政變後,外界曾幻想埃及軍方將帶領該國走向包容性選舉,但昨日開羅的大屠殺擊碎了這種幻想。埃及對立雙方對此都負有責任。國際社會應迅速行動,防止埃及滑向內戰。

上月埃及發生反伊斯蘭主義政變後,人們曾幻想埃及軍方支持的臨時政府願意且能夠帶領這個國家舉行包容性的選舉。但昨日開羅街頭上演的大屠殺擊碎了這種幻想。隨著動亂向全國蔓延,埃及軍方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在軍方收緊控制、死亡人數不斷上升之際,內戰的威脅也在迫近。

信仰伊斯蘭主義的抗議者們佔領了開羅的公共廣場,呼籲釋放前總統穆罕默德•穆希(Mohamed Morsi)。一旦武裝安全部隊開始對這些抗議者採取激烈行動,暴力就立刻變得不可避免。哪一方都逃脫不了責任。伊斯蘭主義者拒絕了所有談判請求,宣稱談判的前提條件是,軍方釋放極不受歡迎的穆希並讓他官復原職。更糟糕的是,在暴力衝突最嚴重的時候,他們還號召更多抗議者加入激戰,而不是呼籲保持冷靜。

埃及軍方上月推翻了民選政府,如今操縱著一位名義上的文職總統。軍方試圖鎮壓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進一步點燃了伊斯蘭主義者的怒火。數百名穆兄會領導人遭拘捕和囚禁,穆希則因莫須有的罪名遭扣押。國家武裝力量被調來對付平民,數週來,兩者之間的衝突已造成數百人喪生,而臨時政府內的文官們對此一直默不作聲,直到昨晚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宣佈辭職,纔打破了這種沉默。

您已閱讀58%(526字),剩餘42%(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