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能源

A real energy revolution needs us to look beyond sound bites
解決能源危機不能只動嘴皮子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英國的能源危機迫在眉睫。爲了滿足用電需求,英國需要建造發電站。但擺擺姿態、敷衍塞責和拖延耽擱可比做決策要容易。

The origins of Britain’s impending energy crisis go back half a century. The Beatles were in their heyday, the young Harold Wilson was a freshly elected prime minister committed to “the white heat of technology”. But British consumers experienced power cuts during the winter.

英國的能源危機迫在眉睫,但其根源卻在半個世紀前。那時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如日中天,年輕的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還是個承諾「讓技術散發炙熱光芒」的新當選首相。但英國消費者卻在冬天遭遇斷電。

您已閱讀7%(388字),剩餘93%(54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