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能源

解決能源危機不能只動嘴皮子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英國的能源危機迫在眉睫。爲了滿足用電需求,英國需要建造發電站。但擺擺姿態、敷衍塞責和拖延耽擱可比做決策要容易。

英國的能源危機迫在眉睫,但其根源卻在半個世紀前。那時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如日中天,年輕的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還是個承諾「讓技術散發炙熱光芒」的新當選首相。但英國消費者卻在冬天遭遇斷電。

英國政府隨後宣佈了一項擴大發電能力的龐大計劃,包括建設幾座規模空前的燃煤電站。但該計劃標誌性的內容則是興建5座核電站,它們採用英國新研發的設計——高級氣冷反應堆(AGR)。分管此事的大臣弗雷德•李(Fred Lee)十分看好該技術的出口前景,他說:「我們肯定要發大財了。」

但該計劃卻成爲一個經濟災難。這些發電站的工期嚴重滯後,成本大幅超支。它們得花上30年才能接近於有效運行。發電能力不足倒不是什麼大事,因爲反正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電力。不用說,出口市場也沒有成爲現實。20世紀80年代,撒切爾(Thatcher)政府關閉了英國的大部分煤炭企業,新建了一座核電站——但採用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美國設計——並將電力行業私有化。

您已閱讀30%(421字),剩餘70%(9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