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拉美

The benefits and perils of riding China’s coat-tails
當拉美遭遇「中國感冒」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的崛起曾讓拉美國家受益不少。但當中國經濟開始放緩,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拉美該如何建立一種不再單純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對外經濟關係?這個問題對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也值得思考。

Few parts of the world have benefited as much from China’s rise as Latin America. In 1990, China was a lowly 17th on the list of destinations for Latin American exports. By 2011, it had become the number one export market for Brazil, Chile and Peru and number two for Argentina, Cuba, Uruguay, Colombia and Venezuela. Over that time, annual trade rose from an unremarkable $8bn to an irreplaceable $230bn. Chinese leaders predict it will reach $400bn by 2017.

世界很少有哪個地區能夠像拉丁美洲那樣從中國的崛起中獲得如此之多的好處。1990年,中國僅在拉美出口目的地中排名第17位。到2011年,中國已經成爲巴西、智利、祕魯的第一大出口市場,也是阿根廷、古巴、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在此期間,年度貿易額從不起眼的80億美元增加到無可替代的2300億美元。中國領導人預計,2017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4000億美元。

您已閱讀8%(645字),剩餘92%(70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