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天則經濟研究所成立20週年,作爲一個獨立的民間智庫,天則經濟研究所20年的發展沉浮與中國的社會變革息息相關。正如天則的創辦人、榮譽理事長茅於軾先生所說:「天則所的過去二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二十年。在這一過程中,天則所並不是旁觀者,而且是盡全力在推進這個過程。」同樣,天則所在這20年中經歷的種種挑戰也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個記號。
FT中文網在《天則橫議》專欄推出天則經濟研究所幾位理事有關天則所20週年的紀念文章,希望通過他們的回憶來還原這個民間智庫20年的沉浮,也希望通過這些描述爲這20年的改革歷史做注。我們已經刊發了茅於軾先生的《天則二十年》和張曙光先生的《一個民間機構的「法外」生存》文章,以下爲天則所理事盧躍剛撰寫的紀念文章。
2007年第15期《南方人物週刊》刊登了一篇報導,標題是《11年前的三亞保衛戰》,第一次披露了17年前--1996年成功阻止一個超級汙染項目侵入三亞市的經過。正如報導所言,這個保衛戰是天則所主持的。被採訪的主人翁,記者用了「Y」來替代。
您已閱讀28%(447字),剩餘72%(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