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發達國家通過貨幣總量擴張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不同,中國當下強調啟用貨幣存量應對宏觀經濟調整,啟用財政存量資金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2013年7月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把閒置、沉澱的財政資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穩成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用財政資金存量迅速引發熱議。然而,啟用財政資金存量並非什麼新的政策,早在2006年政府就啓動了啟用財政資金存量的措施,當時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暫行辦法》,批准財政部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旨在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國庫現金的使用效益。然而,爲何這麼多年來政府不僅沒能有效啟用財政資金存量,而且還導致財政存量資金大幅膨脹?啟用財政資金面臨什麼困難?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客觀理解和評估當前啟用財政存量政策。
財政存量資金高位運行並非常態
啟用財政存量資金的前提是財政擁有較大的沉澱資金,然而,觀察中國財政收支演變,財政存量資金高位運行並非常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分竈喫飯」和大包乾等財政體制改革,但都未能實現財政收入穩步成長和財政資金充裕的目標,在1994年之前中央財政甚至出現由於現金不足而向中央銀行透支的行爲。1994年中國推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從收入方面初步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係,破解了長期以來全國財政收入佔GDP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比重偏低的難題。緊接著財政又推行了「收支兩條線」、預算外資金清理等收入管理制度改革,財政收入從1978年1132億元上升到2000年的13395.23億元。與此同時,中國財政國庫的存量現金餘額也不斷增加,從1993年12月473.4億元上升到2000年12月的3100.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