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劉香成鏡頭中的中國夢

獨立藝術評論人凱倫•史密斯:在他的鏡頭中,社會變遷滄海桑田無非是日常生活中那不經意的一瞥,卻又飽含了對所攝人物的情感和感性。

三十年以前,在1983年,劉香成出版了他名爲《毛澤東之後的中國》的攝影集。其中圖片拍攝於1978年之後五年間的中國。那時,劉香成作爲第一批來自美國的境外記者駐留北京,迎接中美兩國1979年1月1日恢復建立雙邊外交關係這一重大時刻的到來。

那時,劉香成對中國並不陌生。他是中國人,1951年生於香港,父母來自大陸,在港工作。兩歲時,劉香成隨家人回到母親的家鄉福建,在那裏度過了童年,直到九歲,後於1970至75年在紐約讀大學期間,成爲備受尊敬的攝影家焦尼•麥利的助手。他通過大量蒐集和閱讀新聞報導,境外學者及漢學家的文章文獻得以保持了與中國的聯繫。在1974年,當被那個時代裏最爲重要的一點陣圖片編輯問到「此生你想要做什麼」時,劉香成毫不猶豫地回答:「回到中國」。1978年,他回到了中國。

那時中國正處在經濟改革的第一階段。今天,三十年來的改革已經讓中國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七十年代末到今日,中國從那個年代一步步走來的過程,被劉香成的攝影圖片記錄並呈現出來。

您已閱讀21%(427字),剩餘79%(15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