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聚焦中國攝影

一旦中國攝影藝術家確信外國人能以中國方式理解自己的作品時,他們就能從按照外國觀衆口味創作的狀態中擺脫出來。

和近年來中國的很多其他領域一樣,中國當代藝術的大繁榮來得有些過於迅猛,以至於人們尚來不及對其充分解讀。但在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變的出發點。其中之一就是攝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像世界其他地區一樣。

無法付諸語言的政治主張通過攝影獲得了視覺形象。周恩來總理逝世時的羣衆悼念活動受到了嚴厲鎮壓,後被稱爲「四五運動」,其內在主張主要就是通過攝影的形式向外傳遞的。這是自毛澤東當政以來,被劃爲政治反抗運動的活動首次爲民衆所感知。

此次事件又進一步引發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名爲《自然•社會•人》的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影展。按照西方的標準,這些照片在影像表達上並不激進(甚至也算不上大膽),但在中國的個人攝影領域卻標誌着一個巨大飛躍。

您已閱讀11%(323字),剩餘89%(24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