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輿論界關於「憲政」的討論持續了一月有餘,除了彼此的口水大戰之外,我們對於憲政的知識增進了多少呢?在「棒殺」與「捧殺」憲政之外,需要給憲政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錨地,而不是如浮萍一般任雨打風吹。當歐洲人在爲如何構建歐洲憲政而爭吵的時候,中華大地卻在爲要不要憲政而口誅筆伐,再一次印證了歐亞大陸東西兩端在政治光譜中的序列。
中國左右兩派在憲政問題上無共識,但在愛國問題上應該沒有異議。憲政的理想需要在愛國的「時空」中生根發芽,而愛國主義唯有憲政的規則與程式才能理性。全球化已經讓世界經濟連爲一體,各國經濟的競逐,何嘗不是耐力與制度的賽跑,權力公有才能保障財產私有,唯有明晰的產權纔會有發達綿密的市場體系,而市場經濟已經成爲普世性的經濟體制。在發展經濟這一價值中立的目標之下,隱含著對憲政的訴求。沒有憲政的保障,一度熱炒的「中國模式」還能持續多久都是個問題。
不是對話的爭吵
您已閱讀9%(382字),剩餘91%(37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