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貿易協定

美歐貿易協定並非「經濟北約」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史志欽:美歐協定並不必然就是經濟上的北約,要制約中國經濟發展。關於「經濟北約」的任何誤解都可能導致報復行爲和貿易戰。

歐盟與美國是世界兩大經濟支柱,約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二分之一以及貿易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這些數據在不到25年前達到超過65%的歷史峯值後,卻持續大幅下降。其他國家的崛起使經濟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這在近代史上還屬首次。

作爲新勢力中的佼佼者,中國已然成爲了貿易與經濟的超級大國,卻沒有對全球秩序和國際體系提出任何的修正。然而,以史爲鑑,守成大國持懷疑態度,並傾向於制衡甚至是試圖遏制新興大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關於啓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官方談判的聲明可在這一背景下審視。該貿易聯盟可以使主權債務纏身的歐洲經濟以及滯後的美國經濟恢復生氣,但也可以作爲帶有明確戰略需求的工具,旨在制衡中國急速崛起的地緣經濟。因此很多西方媒體都將此聲明描述爲構建「經濟北約」的決定。

您已閱讀11%(379字),剩餘89%(3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