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一部正能量永動機的誕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官媒正在迅速脫掉自己的媒體屬性,傾情參與一場誰更像宣傳工具的比賽,讓主管者心花怒放。於是,一個關鍵詞造句的癲狂時代來臨了。

陳水總,一個卑微的中國人,因爲縱火燒死47人、燒傷34人而進入公衆視線。濫殺無辜,說他是惡魔也不爲過。6月11日,《廈門日報》發表文章,這樣發泄對他的仇恨:「民衆的公敵!」「他留存在公衆心裏的,只會永遠被唾棄與被譴責。」

罪犯死了,但他的靈魂並未安妥——在離開這個世界前,他懷有一顆復仇的怨恨之心。其罪孽百身莫贖,人們當然也不會去原諒他。物傷其類,我們應該充分表達對無辜死難者的哀思,並撫慰他們的親人。但同時似乎也不妨對作惡者的靈魂施與悲憫,一個苦難深重的靈魂需要安撫,他既是不幸的承受者,也是罪惡的製造者。施與悲憫,我們才能得到道德淨化,從仇恨的負性情緒中解脫出來。文明世界就是這樣對待此類事件中的惡人的,他們視惡人爲社會肌體分泌的毒素,一樁罪案往往引發對執政當局政策的檢討。

當地政府並無哀悼死難者的舉動,也不讓公衆知道其親友的內心感受,他們或許以爲這樣就可以平息憤怒的情緒,阻止對政府責任的追問,進而穩定局勢。如此方能理解《廈門日報》的這篇評論。題爲《陳水總喪心病狂 全社會必須共誅之》的主旨是:災難乃十惡不赦的壞人所爲,且已受到懲罰——被火燒死;在救助過程中好人湧現,他們傳遞出源源不絕的「正能量」——你若能自然地感受到這種東西,纔是政治正確的國民;若由此探究壞人的生存處境,並試圖報以理解和同情,進而追究政府的責任,就非常危險了。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下,爲何只有他去殺人放火?唯一的答案是:因個人心理缺陷所致。受害者應該恨的只是罪犯,這就是結論。

您已閱讀18%(624字),剩餘82%(28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