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北韓

美國應與北韓直接談判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美國人也許應該重新考慮一下自身的立場。「無核化」顯然應當是對朝談判的最終目標,而不是前提條件。

在退出原定與南韓舉行的談判僅幾天之後,北韓方面已提出要與美國直接談判。這個提議突顯出北韓的一種由來已久的直覺。北韓方面一直認爲,南韓只是個傀儡政權,美國在韓的駐軍就是證據。因此,北韓政府堅持認爲,直接與傀儡的主人談話要明智得多。

美國人對這一做法似乎不太「感冒」。他們更傾向於讓自己的南韓盟友出現在談判桌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爲了避免讓南韓人擔心美國人在背後搞鬼。而且,美國也越來越覺得中國(以及中國的施壓)是迫使北韓改邪歸正的關鍵。如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所指出的,美國過去與北韓談判的經歷也讓美國人很惱火。此外,美國政府仍堅持將北韓無核化作爲談判的前提。這一切都顯示,北韓提出的與美國直接談判的建議可能不會產生任何結果。

但我不知道美國人是不是應該重新考慮一下自身的立場了。「無核化」顯然應當是談判的最終目標,而不是前提條件。此外,設法更多地瞭解一下金正恩(Kim Jong-eun)政權或許是有價值的。在最近一次訪問南韓時,我發現一些分析人士認爲這位北韓領導人是一個危險的狂妄之徒,還有一些人則認爲他仍是一個未露出真面目的改革者。美國有必要通過直接談判試探一下這個新政權。

您已閱讀99%(485字),剩餘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