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紀事

被誤解的愛國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柱銘曾相信,倘若欠缺法治與民主,大陸很難繁榮,因此香港經驗至關重要,但大陸卻以自己的方式迅速崛起,更封閉、傲慢,也更強大。

“We shall return”,站在立法會大樓的平臺上,李柱銘這樣宣稱。他的身旁是一羣剛剛卸任的立法局議員,幾乎都帶著和他一樣的寬框眼鏡。他們剛剛結束短命的議員任期。這是1997年7月1日凌晨的香港,雨下個不停,整個城市被限於一種無法言明的激動情緒中,不知該是哀嘆一個時代的結束、還是慶祝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臺上的議員們心情複雜。當他們在1995年當選議員時,香港正迎來歷史上最大膽的民主嘗試。自從彭定康1992年到來後,香港的政治氣氛爲之一變。這是第一位走街串巷、品嚐甜品、親吻孩子面頰的總督,他還試圖行走在《中英聯合聲明》的灰色地帶,將延宕多年的政治改革的儘可能的還給這個城市。它是大英帝國版圖上最富裕與成功的殖民地,它的政治訴求卻被長期壓抑。

您已閱讀11%(326字),剩餘89%(25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